
獨立年代2.0
2016-02-23
返回
獨立年代2.0
2016-02-23
數碼化的拍片技術降低了電影製作的門檻,加上沒有應付票房的包袱,讓今天的獨立電影製作者更重視對作品內容及創作目的之思考。
黃瑋納的作品一直圍繞漁民家庭的生活,這個與他自身的家庭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,而事實上,從自身的故事出發也是今天獨立電影題材其中一個趨勢。
同樣也是年輕導演的陳梓桓正製作首部紀錄長片,他親身介入社會運動當中,拍下了香港年輕抗爭者的真摯面向,同時也記錄了自己對紀錄片探索的旅程。
從導演開始,到今天成為獨立電影影展的策展人,崔允信積極參與並一直觀察著香港獨立電影的發展,在這集節目內他會比較兩代導演的獨特性,同時帶出今天香港獨立電影的特色及所面對的困難。
編導:曾慶宏
黃瑋納的作品一直圍繞漁民家庭的生活,這個與他自身的家庭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,而事實上,從自身的故事出發也是今天獨立電影題材其中一個趨勢。
同樣也是年輕導演的陳梓桓正製作首部紀錄長片,他親身介入社會運動當中,拍下了香港年輕抗爭者的真摯面向,同時也記錄了自己對紀錄片探索的旅程。
從導演開始,到今天成為獨立電影影展的策展人,崔允信積極參與並一直觀察著香港獨立電影的發展,在這集節目內他會比較兩代導演的獨特性,同時帶出今天香港獨立電影的特色及所面對的困難。
編導:曾慶宏
香港電影工業自上世紀末由盛轉衰,大部分香港電影人乘著中港合拍潮北上發展,留港拍本地題材的在小本製作中探索並開拓路向,當中不少作品或抒發個人情懷、或回應社會議題,充滿著濃烈當下的香港特色。
工業以外的一群獨立電影作者,其中有遊走於獨立與工業之間的、也有純粹走獨立路線的,他們的創作豐富本地的電影文化,其獨立自主精神在高度商業化的大環境中尤其可貴。
在這個即將重新定義港片的時刻,我們製作《我的夢工場》紀錄片,旨在走訪工業內外一些具個人風格及視野的電影人,分享他們創作背後的熱忱與想法、及如何堅持創造自己的「夢工場」。
工業以外的一群獨立電影作者,其中有遊走於獨立與工業之間的、也有純粹走獨立路線的,他們的創作豐富本地的電影文化,其獨立自主精神在高度商業化的大環境中尤其可貴。
在這個即將重新定義港片的時刻,我們製作《我的夢工場》紀錄片,旨在走訪工業內外一些具個人風格及視野的電影人,分享他們創作背後的熱忱與想法、及如何堅持創造自己的「夢工場」。